聚氨酯組合料里需要計算的東西是黑白料比例(重量比)是不是合理,另個正規的說法好像叫“異氰酸指數”合理,翻譯成土話就是“按比例混合的白料和黑料要完反應完”。 因此,白料里所有參與跟-NCO反應的東西都應該考慮在內。
理論各組分消耗的-NCO摩爾量計算如下
(1)主料: 聚醚、聚酯、硅油(普通硬泡硅油都有羥值,據說是因為加了二甘醇之類的)配方數乘以各自的羥值,然后相加得數Q
S1 = Q÷56100
(2)水: 水的配方量w
S2 = W÷9
(3)參與消耗-NCO的小分子物:配方量為K,其分子量為M,官能度為N
K × N
S3 = ———— (用了兩種以上小分子的需要各自計算再相加)
M
S = S1+S2+S3
基礎配方所需粗MDI份量 [(S×42)÷0.30 ] ×1.05 (所謂異氰酸指數1.0)
其實以上計算只是個基本的消耗量, 由于黑白料反應過程復雜, 實際-NCO消耗量肯定不止這個數, 比如有三聚催化劑的情況下到底額外消耗了多少-NCO,這個沒人說得清楚。 另外,聚醚里有水分,偏高0.1%就好嚴重的;洛陽天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相關人員提醒說那個計算數出來后只能參考,不能認真!
聚氨酯組合料性能
1、流動性要好,密度分布“盡量”均勻。 先要考慮粘度,只有體系粘度小了,初期流動性才會好(主份平均粘度6000mPa.S以下,組合料350mPa.S以下),其次體系中的鉀、鈉雜離子要控制在個低限(20ppm以內),從而可控制避免三聚反應提前,即:體系粘度過早變大。如果流動性欠佳,發泡料行進至注料口遠就會出現拉絲痕致使泡孔結構橄欖球化,這個位置定抗不住低溫收縮。
2、泡孔細密,導熱系數要低。 不難理解泡孔細密是導熱系數低的前提,此時先考慮加有403或某些芳香胺醚進入體系;其次聚醚本身單發泡其泡孔結構要好;三,可以考慮加入些可以改善泡孔細密度的聚酯成份;四,適當加入低粘度物調整總體粘度。
3、耐低溫抗收縮性要好 這個無須贅言。是官能度,總體平均要4以上。其次是發泡體成型后空間交聯點分布均勻。
4、粘結性好。 所謂粘結性表面上是指泡沫體與冰箱、冷柜外殼和內膽之間的粘合,其實是指泡體柔韌性,以及抗收縮性,(水份用量、降低總體羥值,添加柔性結構成分,如210、330N之類都可以改進泡沫對殼體的粘附性)
5、成本較低。目前冰箱、冷柜行業競爭白熱化,性能 佳價格昂貴的組合料沒人用的起,所以我們必須為成本考慮(比如芳香聚酯價位要比聚醚的低,可以加些。)
6、安性。這是對環戊烷體系的別要求(至少環戊烷不象F11那樣想加多少就加多少,不難理解加多環戊烷的更具有安隱患)
7、保證發泡生產工藝的連續穩定性 冰箱、冷柜連續生產線般控制很穩定,但不排除偶爾的工藝參數波動,比如料溫、環境溫度高個兩度,黑白料比例在小范圍內波動等等,所以要求組合料有定的“寬容性”。